本報濟南9月3日訊(記者 劉海鵬) 作為“步行齊魯·家鄉的河”大型公益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,從5月下旬開始,本報聯合阿裡公益天天正能量在全省範圍發起尋找“江河衛士”的公益活動,在眾多的報名者中,本報選擇了12個優秀“江河衛士”進行了採訪報道。4日起,尋找“江河衛士”活動進入網絡投票環節,請讀者給你心目中的“江河衛士”投票。網絡投票結束後,“江河衛士”評選委員會將評選出十大“江河衛士”。
  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們身邊的河流,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,從5月中旬開始,本報聯合阿裡公益天天正能量、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(八○一隊)共同發起“步行齊魯·家鄉的河”大型公益行動,頌揚那些愛河護河的文明行為,抨擊那些臟河污河的不良行為。
  作為“步行齊魯·家鄉的河”的一項重要內容,尋找“江河衛士”的活動旨在尋找那些為保護水資源而默默奉獻的個人或群體。他們或是出於志願,或是出於職責,但他們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著水資源,保護著我們的江河。在水資源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,正是他們的努力,讓很多河流重新變得清澈,很多污染的源頭得到治理。他們的行動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尊重,我們也需要更多的人加入進來,一起保護我們身邊的河。
  本次網絡投票日期為9月5日0時-9月10日24時,投票請登錄齊魯晚報網(http://www.qlwb.com.cn/zt/140903/)。
  網絡投票結束後,由環保專家、社會學者等組成的評選委員會將根據投票情況,綜合參評人員具體業績,評選出山東十大“江河衛士”。
  泗河的活地圖 李建軍 泗河管理處工程師
  作為濟寧市泗河管理處的一名基層工作人員,李建軍從1993年開始奔走泗河兩岸。在汛期,一周要查三遍,出現險情時,常常要在岸堤上過夜,直到險情排除才能安心地回家。巡河20餘載,李建軍成了泗河“活地圖”,哪裡是險工段,哪裡是大彎道,都清晰地印在了他的腦海裡。平凡的崗位,他一如既往地堅持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李建軍不再是一名河道工作者,他已經將泗河裝進了心裡,融入到生命里。
  越河上的打撈工 王文玉 李學剛 濟寧市排水處越河段船工
  已經花甲之年的王文玉和李學剛行走在越河上已有4年,他們的工作就是將河裡的垃圾打撈上岸,每天工作接近10個小時,在2.7公里的河道上至少來回4趟,手上已經磨出了厚厚的繭。
  不管嚴寒酷暑還是颳風下雨,兩人都堅持上崗。雖然工資不足千元,但看著河面乾凈,市民在此休閑娛樂,他們就非常高興,這樣一份工作也變成了堅守。
  一個人的環保公社 任增穎 中石化勝利油田職工
  2000年,住院看的三本書,讓她走上了環保之路,2007年成立了只有一個人的民間環保組織——臨瀾環保公社。
  為尋找污染源,她一個人多次暗訪污染源企業,上百次走進黃河三角洲濕地,遍訪全省主要河流,發帖子曝光污染企業。她因此“得罪”了不少人,多次被人跟蹤威脅,甚至被“扣押”,但她從未放棄。在14年的環保之路上,她自費36萬元,到學校講課贈書,推行青少年環保教育,用自己的方式為江河保護鼓與呼。
  常受“夾板氣”的女科長 宋娟 煙臺市環境監察支隊四科科長
  作為煙臺市環境監察支隊的環保監管人員,46歲的宋娟在這個崗位已經堅守了17年。
  宋娟是煙臺環保局投訴中心成立後第一個專職人員,宋娟是從零做起,接辦、督辦、查處、協調、回覆、上報等都要一一辦理。有人勸她調整工作,不要再受“夾板氣”,而宋娟卻覺得,通過自己的努力,讓環境越來越好,感覺很充實。
  東村河的“開閘”人 宗培偉 東村河與新元廣場管理處副主任
  東村河是煙臺海陽市的“母親河”,如今晉升國家水利風景區,在汛期到來之際,既要保證順利排洪,又要保證水文景觀,這為東村河的汛期防汛帶來了一定的難度。宗培偉(右)負責整個流域管轄的39個閘壩,其中15個橡膠壩都需要人工調節,24個自動翻板有很多也因年久失修需要到河床中手動操作。到了汛期,他經常泡在水中,身上的衣服常是濕的。
  山中築湖的民企老闆 顏景江 山東嘉業日用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
  十年前,一位淄博的民營企業家偶遇濱州鄒平縣一片荒山,心疼至極。十年來,他投資近2億元,築湖蓄水、植樹造林,讓黛溪河源頭有了活水,讓雪花山植被茂盛起來了,把3600畝的荒山打造成了山、水、林、路、鳥和諧共存的秀美生態園。這位民營企業家就是顏景江。
  山裡有了湖、河裡有了水,昔日荒山變成綠水青山。今年5月13日,67歲的顏景江獲得第八屆中華環境獎生態保護類優秀獎,也是我省唯一個人獲獎者。
  愛乾“傻事”的青島環保哥 王德洋 中國農業銀行青島分行工作人員
  王德洋被稱為“青島環保哥”,在目睹家鄉河流水源地遭受污染之後,他每周末都開著自己的車去水源地撿垃圾,空車去,臟車回。妻子開始不理解,為阻止他乾“傻事”,曾拔過他的車鑰匙。外人也曾對他的環保舉動嗤之以鼻。多年的努力終於換回了更多的收穫和理解,如今他拉起了一支環保隊伍,妻子也成了他的跟隨者。他們的腳步遍走青島的水源地,一年多時間,就撿了3噸垃圾。
  徒步幾百公里,寫出兩萬字報告 青島大學暑期環保小隊團隊
  4名青島大學的大一學生,利用暑假的時間,來到張村河、李村河流域進行環保考察,十多天的時間里徒步幾百公里。提出了對李村河中游、下游區域的整治意見,上報了2萬字的調研報告。
  調研過程中,雖然曾被管理人員呵斥,曾頂著烈日餓著肚子奔波,但在四名大學生看來,這都沒什麼。在他們看來,自己的努力,哪怕能換迴環境的一點點改善,那也就足夠了。
  一次行走河邊的暑期實踐 中國海洋大學暑期環保小隊團隊
  中國海洋大學8名學生組成的環保小隊,利用暑假的時間,到被稱為青島“母親河”的大沽河進行環保考察,調研大沽河治理實際情況併進行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宣傳。
  這群剛上大學的孩子很多都是第一次進行野外考察,中途有人中暑、生病,還有人太累了,站著就睡著了,但大家都堅持了下來。他們寫就了3萬餘字的護河報告,為環保部門治理河流提供參考。
  守護村頭小河的老支書 尹效敏 壽光市稻田鎮尹家村黨支部書記
  61歲的尹效敏擔任了22年村黨支部書記,從2003年起當選濰坊市人大代表。從2003年開始,尹效敏每年都要到村頭受污染的桂河進行調研,尋找污染源。
  每當尹效敏提交關於桂河治污的議案或者向環保部門反映情況,上游的排污企業基本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。為此,尹效敏受到過不少威脅和恐嚇。對尹效敏來說,只要河裡能清水長流,這些都不算什麼。從2011年開始,桂河裡又見到了鯽魚。
  一名愛河人的《步步較量》 張道強 東阿黃河河務局工作人員
  36歲的張道強是東阿黃河河務局的一名普通職工,16年的工作經歷讓其親眼目睹了母親河慘遭破壞的實景。在工作之餘,他萌生了通過創作小說向市民揭示黃河遭遇的想法。兩年時間里,他廢寢忘食,完成了50餘萬字的護河執法小說《步步較量》,併在網絡連載,獲得網友追捧。張道強希望有一天小說能夠出版,引起更多人對黃河的關註,帶動更多人參與到保護母親河的行動中來。
  為河流水質把脈的人 青島環境監測中心站環境監測科團隊
  不是在監測點,就是在去監測點的路上。青島環境監測中心站環境監測科15名工作人員的身影,幾乎每天都奔波在河流監測點之間。
  作為一線的河流衛士,他們一年要採集全市224條大大小小河流的四萬多個水樣,上報近10萬個監測數據。夏天走下河堤穿越沼澤地,冬天冰上鑿洞,為了巡視河流斷面、考察水環境,平均每天每人都要跑上百公里,被譽為青島水質的“把脈人”。
  本稿件所含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資料,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,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。  (原標題:十大“江河衛士”評選,請你投票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x09cxsx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